晏维龙与泽园学生谈大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 2016-05-06 浏览次数: 1079

  

    五四青年节之际,晏维龙校长与泽园书院20多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此次座谈会的主题是“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晏维龙就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从三个方面跟大家展开讨论。

点击查看原图

  晏维龙认为,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点是“知识”, 他尤其强调了“元知识”这个概念。他的个人观点是元知识掌握最多的人他的适应力最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高,实际上是他的元知识储备多。那么哪些知识是元知识?晏维龙认为“凡是阻碍我们进行继续阅读与深度阅读的知识即为元知识”。通俗的讲,就是某些知识,如果你不去学习的话,书就没办法继续阅读,如:数学专业、外语专业、计算机编程、哲学等等。

晏维龙还谈到专业教育的知识很多是派生知识,2014级及以前的培养方案更注重专业教育,而在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上面增加了许多通识教育,即元知识。一个学生如果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过多,而对元知识涉及的又较少,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虽然起点不差,但是后劲不足,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除了在知识角度上要更侧重元知识以外,第二点就是能力问题,晏维龙强调综合能力与素质息息相关,并从五个方面的能力具体说明: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最主要的是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元知识掌握的能力相关,自学能力还表现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是为了让人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应该是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创新,这种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相当缺乏的能力。晏维龙认为虽然应试教育有一定的公平性,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学生不会反思,不会质疑。而创新能力又是你区别于他人最重要的途径,人类世界也是由无数个创新发展而来。  

沟通能力,晏维龙首先阐述了什么是沟通能力,沟通能力的前提是表达能力。沟通与表达在今后的交友工作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好的表达不但是你自己把想要阐述的东西说明白,更是让听的人跟你产生共鸣,才达到了表达的目的。

组织能力,即把能够使用动员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起组合起来形成最大的效应,就是组织能力。我们要思考的是,生活工作中怎样组织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在说到组织能力时,晏维龙还提到了短板效应,即一个人的能力不是看你最强的是哪方面,而是看你最弱的一面。

教育能力,教育实际上就是复制。晏维龙告诉大家,一个单位要想发展的快,就要进行好的教育,并且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即进行优秀人才的复制,如一个单位能把一个人教育的具有创新能力。

第三个方面,就是素质的问题。广义上的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以及德智体美的发展,狭义的讲,素质就是价值观包括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有辩证思维等。晏维龙还提到了两个方面的看法:对本人的看法和对他人的看法,对本人的看法可以延伸到一生的职业追求。任何一个人的发展不是看他能够飞多高飞多远,而是要看他是不是一直起伏不大的飞,这些都与个人素质相关,并举了例子说明我们要对成功有一个正确的定义,你所定下的目标之间有些是不能有交叉。而对他人的看法又包括了对个体、对组织、对世界的看法。

针对晏维龙提到的三点,在场的同学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问题进行交流。

点击查看原图

  交流会结束后,晏维龙还邀请同学们到他的藏书室去看一看。从历史哲学到经济人文,大学就读工科的校长在那时就已经接触其他学科的经典书籍,他用自身经历教诲学生:不断开拓自己的元知识,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必定会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我们巨大回馈。核心素养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核心竞争力,就好比围棋中的胜负手——当我们在职场、在社会中遇到瓶颈后,在大学中培养的核心素养,便成了我们转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