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斌书记谈社团文化
如何在南审纷繁多彩的社团里脱颖而出?
社团人对社团建设的眼光往往投射在“社团活动”上,而陈晓斌书记在这堂微课上指明——社团建设离不开“社团文化”。
出席这次微课的三个社团分别是:青年法
出席这次微课的三个社团分别是:青年法学会、温故史学社、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社。在社团各负责人自我介绍后,陈晓斌书记开始询问负责人社团现状及遇到的瓶颈问题。在场的三个社团向书记描述了社团的现状并提出了社团发展上遇到的问题与改进方案。陈书记根据各个社团的具体情况,为社团文化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并表达了对社团未来的美好的希冀。
一、青年法学会
首先发言的是“青年法学会”的负责人。他讲到法学会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活动的数量较少;
二是宣传的策略上存在缺漏。
同时也提出了他们的对策,即多多开创新的小型活动,例如:模拟庭审等,以此来提升社团会员的参与度与活跃度。
陈书记在听完负责人发言后,通过举往届青年法学会的例子,向法学会的负责人推荐了“把真实的法庭引入社团活动”的方法。并且要求社团将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
同时,书记也提议社团负责人把社团建设重心放到修订青年法学会的章程上来,通过对社团文化的塑造来为社团注入活力。
二、温故史学社
温故史学社的负责人在发言中,首先提出了他们社团的两大目标:
第一,走出去;
第二,走下来。
温故史学社希望带领会员“走出去”,去探访真真切切的历史古迹,去触碰实实在在的历史。
同时,他们明白“史学”是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的。但为了社团可以走下去,走得更远,他们正在努力地将“走近历史”的门槛降低,让更多的同学能够亲近历史。正如他们所说,最近温故史学社开展的“文史知识大赛”将更加接地气,其趣味性将大大增强,大赛题目增大了基础知识的比例。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社团能“走下来”。
在谈到社团人数问题时,陈晓斌书记说道60人左右是“最佳会员人数”。一个社团就是一个社群,定量而优质的会员将是一个社团充满活力与创造性的保障。社团人不必为自己会员数目的“小”而低估了社团的发展前景,小规模的社团也能有大成就。
三、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社
风险管理和保险学社的负责人在发言中强调了保险学社的定位在于“学术性”,她认识到现在人们对真实的保险学了解很局限,对保险存在一定的偏见。她希望通过社团活动让大学生能够正视保险。
而保险学社现在面临的主要瓶颈就是“趣味性和专业性衔接不足”。对此,研究出的对策是——在保险学的基础上,扩充更多金融方面的知识来增强学术性。除此之外,为了增强趣味性,负责人提到了她希望重启社团已经停办很久的“学术性期刊”。
陈晓斌书记听后,首先表扬了社团名字取得好,认为社团名称里的“风险管理”四个字很有特色。书记鼓励了社团负责人并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让保险学社坚持自己的社团特色;
二是回归社团的章程和宗旨;
三是建议品牌活动方向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
书记谈社团文化建设
从四星级社团到五星级社团的建设,要紧扣“社团特色”和“社团文化”。
社团文化,广义上,是社团人在经营社团、发展社团时留下的痕迹。狭义上,是社团成立之初所提出的理念、社团活动时的精神口号和制度、社团活动中形成的行为习惯。
怎样做社团文化?
一,社团的骨干力量们对社团持有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是社团文化的源泉。作为一个社团的核心力量,社团人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以精神感染会员、以气质影响会员。
二,社团要注意积累,发展事迹。注重社团历史,与时俱进及时修订社团章程。社团人要通过积累来加强会员与社团的情感纽带,要培养传承意识。
三,社团需要故事。一个社团,需要历届精英骨干的重要事迹来传承社团精神,感染新进会员。
书记赠书
会后,陈晓斌书记赠予了青年法学社《社会契约论》、温故史学社《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社《道德情操论》。
陈晓斌书记对三个社团寄予了厚望,并说“在南审社团的发展历史上一定会有这三个社团的名字,关键还是要做好社团文化的传承工作。”
相信在陈晓斌书记的指导下,三个社团会走得越来越好。
撰稿/泽园社联 潘诗琪 程玥雯
摄影/泽园社联 黄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