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通识、品行 ——泽园书院2016级学生与书记院长交流会

发布者:泽园新宣发布时间:2016-11-18浏览次数:1054

 态度、通识、品行

——泽园书院2016级学生与书记院长交流会

1116日下午130分,在辅导员王焱老师的组织安排下,陈晓斌书记在竞北304给新生开了一场简短而有意义的交流会。

见面会伊始,陈晓斌书记简略地说明了交流会的目的,一是让每个学生每年都能有1-2次机会与书院领导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二是将书院的理念以及对泽园学子期望讲解给同学们。紧接着陈书记讲述了之前和大一新生接触后的初步印象,他感慨地说:“我现在担心的是大家对大学学习的态度,包括对未来成长的态度;第二个担心的是怕大家缺乏自信。”陈书记希望同学们能够端正学习态度,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想一想大学四年之后,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能接受自己成为那样的人吗?

陈书记说,学校成立书院的目的是为了强化通识教育与师生互动,更好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目标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16级新生自入学以来,感觉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要求不高,目标不高,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书记认为我们应该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协调好社团与社会工作,从大一起至少做到不挂科,树立起学业上的信心。以同学们的生源素质,我们完全有理由更加自信,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认真利用好学校已有的教学平台与资源,进一步深造。给自己定的目标一定要高且适合自己,比如高层次的考研深造。

除了专业学习外,陈书记还提到,同学们应该正确对待通识教育,努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识课程表面无用实则大用,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成为工具型的人,可以让我们更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感。希望同学们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陈书记说,或许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对将来找工作并没有实质性帮助,但这些都是每个人未来面对自己人生时所必备的。书记希望同学们不仅仅是专业教育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健全的人,而非社会生产的工具。只有讲究“通”,学会了“通”,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中高级的人才。

陈书记最后强调,就是个人品行修养,即要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信任的人。那良好的品行来自于哪里呢?来自我们成长的过程、经历、家庭的教育、接触的社会,同时也来自我们有意识的自我修养。期望同学做一个知书达礼的人。“礼”对我们今后走向社会乃至于一生的丰富生活都十分重要。所谓礼,或许有时候表现为一句简简单单的问候,比如一句“老师好!”但却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德行与修养。

陈书记和同学们分享了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紧跟成功者的脚步。”书记希望我们不仅要抓紧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多读经典,勤于实践,学会与人沟通,寻找机会加强与专业导师和校内外名师的交流,多向比自己强的学长们学习。这样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将来才能成为一专多能的中高级人才。

最后陈书记表达了他的美好祝愿,希望泽园书院大一同学能从我做起,为营造书院优良的学风而不懈努力,祝福泽园学子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同学们送上热烈的掌声,期待以后能有更多的时间和书院的领导、老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