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大小兴亡今古事,朝暮进退本心知——扬剧小队实践活动第三弹

发布者:泽园新宣发布时间:2017-07-09浏览次数:1029

为期四天的群众随机访谈调研,我们不仅收集到了扬剧在人民群众中的基础信息,也丰富了我们的社会实践经验,锻炼了个人与团队的能力。74日,为了解政府及直属政府下的扬剧团的发展状况,我们前往扬州市江都区扬剧团和扬州市扬剧团。

 

【与江都区扬剧团刘乃茹团长合影】

 

上午9点,我们在扬州市江都区扬剧团访谈刘乃茹团长。据采访知,江都区扬剧团是政府唯一的专业团队,工资属于差额制,六分政府工资,四分需扬剧团自己挣场费。可现状是江都扬剧团面临着许多私营扬剧团的竞争压力。私营扬剧团具有价格优势且数量众多,故江都扬剧团的市场份额小。但是江都扬剧团也做过适当的改革,比如进校园、进社区、看戏售票、结合时政编排新剧、改换歌舞形式等等。可最终由于扬剧生存环境差,受众面狭窄,同时政府的扶持也相对减少。每批新招或培训的演员渐渐离开江都扬剧团,使其自我造血能力不断变差。

 

【江都区扬剧团稍显简陋的排练场】

 

下午3点,我们如约来到扬州市文化馆,见到了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的周寿全书记(国家一级导演),也了解了扬州市扬剧团的一些情况。与地方剧团不同,扬州市扬剧团作为扬剧的代表团体,主要任务是编排新剧,开拓扬剧的市场,让扬剧走出扬州、让更多的人了解扬剧。每年扬州扬剧团一半的时间在编排大型新剧,一半的时间对外演出,其中作为自我造血的演出为80多场,包括扬州剧院的演出、下农村义演、居民邀请演出等形式。谈到防止文化断层的问题,周书记说主要对策是宣传: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等,但互联网多媒体的宣传没有太多。当前戏曲受众总趋势以中老年为主,扬剧也不例外。但也不可能强将戏曲受众扩大至年轻人,只有慢慢去影响熏陶。

 

【与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周寿泉书记合影】

 

总体来看,市扬剧团充满自信,和地方扬剧团的境况完全不同。为核实所了解的情况,我们于75日去扬州剧院和当地票友处了解更多的信息。

我们首先采访了省扬剧团的李霞老师和扬州市扬剧团的老师们,老师们表示,江都扬剧作为扬剧发源地之一,土壤肥沃、有很大一部分隐藏的受众面,同时江都扬剧团历史悠久,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但另一方面,江都市场丰厚终不敌扬剧整体趋势下降,加上众多剧团进行恶意的价格竞争,使扬剧质量下降。观众关注娱乐需求较高缺乏思考。 同时剧团内也存在相关问题,演员衔接、演员培养、行政管理问题、新剧编排的目标不清晰等。

李霞老师同时就私营剧团,省扬剧团和扬州扬剧现状进行了优劣分析。整体来看,均是喜忧间杂。而对于扬剧发展,目前有特色化的语言和曲调,有代表作品和名角,也有在坚守风格和特色核心的前提下进行形式创新。可的确缺乏网络、媒体、旅游业等的连接支持。

 

【与省扬剧团和扬州市扬剧团的老师们合影】

 

在对扬州本地的中年人的采访中,我们很遗憾的得知有些扬州本地人也听不懂扬剧,不太接触扬剧的中年人表示等年纪大了也不会选择听戏剧的娱乐方式。

 

【同门师姐妹携手努力,祝愿扬剧繁荣】

 

两天的访谈着实收获颇丰,我们在更为官方的角度上对扬剧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这为后期我们讨论研究相关发展措施提供了不少思路。扬州之旅至此告一段落,可对于扬剧、戏曲艺术发展的努力绝不能停止。

大小兴亡今古事,朝暮进退本心知。或许扬剧艺术仅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脉小小的河流,抑或它前途未知,但有那么多为之努力的人,我们本心自知。感谢各位老师领导接受采访、提出意见,也感谢我们每一位队员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