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篇】这个姑娘,把看剧逛街的时间,都用在了志愿服务上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我校的优秀青年志愿者。
她,大学期间参加上百次的志愿服务,时刻践行致公精神,不停地感染身边人。
她就是武鸿。
武鸿:2014级会计学专业,中共党员,大学期间志愿时长超过300个小时。
学分绩点3.94,南京审计大学第四次党代会代表。
曾获国家奖学金,江苏省省级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
不看剧,少逛街,她就喜欢做志愿服务
大学做了300小时
学校对志愿时长的要求是每人每学年不低于10小时。而武鸿,在大一到大三的三年时间,志愿时长超过300个小时,是学年最低要求的30倍。
如果按照一次志愿3个小时来计算的话,那她已经参加了超过100次志愿活动。她,为什么如此热衷志愿服务?
武鸿对“志愿者”的最初印象,来自电视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量志愿者服务于幕后,当年还是小学生的武鸿,第一次知道了“志愿者”这个角色。
她和“志愿精神”的相识从小就开始了。
武鸿的外公是一位老革命、老党员,幼时武鸿跟随外公生活,外公看到街上有困难的人,都会上去关心地问一问,看到有小摊贩卖东西,哪怕自己并不需要,也要买上一件,好让人家赚点钱。
耳濡目染之下,武鸿觉得,“尽自己的力帮助别人,是一件开心的事”。
“中小学的时候,我对别人的帮助就局限于给同学讲题,每次能帮到别人,我就特别快乐。”
刚上大学,看到校运动会招募志愿者,武鸿毫不犹豫报名了,一对一为运动员做后勤服务。这开启了武鸿的正式志愿者生涯。随即她又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这下,武鸿的志愿精神有了用武之地。
大一大二时候,除了日常的学习生活,其他时间,武鸿“不是在做志愿,就是在去做志愿的路上。”
“社区四点半课堂、凤凰托养中心、浦口区福利院、浦口区特殊教育学校、一对一老人帮扶、希望来吧课后辅导、马拉松赛志愿活动……”
细细看过武鸿做过的志愿清单,你会发现,她几乎参加过校内外所有类型的志愿活动。“忙完学习和学生工作,我就去做志愿。”
志愿服务中,武鸿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群。在社区“四点半课堂”,武鸿带着小学生们写作业、玩游戏。一位小男孩,每次武鸿辅导他的数学作业,小家伙都听得特别认真,眼睛亮亮的。
在浦口福利院,武鸿陪老人们聊天,一位奶奶听力不太好,武鸿就用纸笔和她聊天。她写道:“今天能来看你们,我很快乐。”奶奶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在凤凰托管中心,陪伴一些智力有障碍的人士,和他们一起做手工、唱歌,一天天交往中理解这个群体,发现他们“都很善良,像孩子一样”。
作为马拉松志愿者,凌晨4点多钟出发到场地等待,9点钟终于有选手跑过来,武鸿为他们扫除地上的小石子,大声呐喊加油,还突发奇想拿出手机放音乐,“放《我相信》这种励志的很燃的歌曲,希望能帮到他们”……
“这样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我们尽己所能,为他们带去一些快乐,一些关爱。我也很欢乐。”——“助人为乐”这个词,简直像为武鸿量身定做的。
据了解,目前全校注册志愿者近万名,每年为包括世界女排大奖赛、南京国际马拉松、南京森林音乐节等各类活动提供3万余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AIESEC海外志愿者至今累计提供海外志愿服务达900人次,足迹遍布全球各地。
30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毕竟,女孩生活中还有看剧、逛街、闲聊这样花时间的事情…)
“四点半课堂”,是武鸿在校外参与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志愿活动。每周武鸿都会去1~2次,每次志愿服务2小时,加上路上来回时间,至少要半天。
谈起自己的时间安排,武鸿说,周三、周五下午还有周末这样整块的时间,她都会去校外做志愿。而像图书馆志愿者这样的校内志愿服务,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比如“周二1、2节没课,就去服务,做1个半小时再去上3、4节课。”
小编按捺不住好奇,有了这样的对话:
——你不看剧吗?
——(笑笑)我不看剧。
——你不逛街吗?
——偶尔逛吧。
好吧,原来她是把别人看剧、逛街的时间,都用在了做志愿上。
不翘课,零缺勤,
在医院走廊上,也能认真学习。
“正能量小队长”是武鸿用了好几年的网名,从大一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始。一方面,她是志愿项目带队的小队长;另一方面,她希望自己能够传播正能量。
怎么传播正能量?武鸿有态度,有行动。
在生活中,她随时随地做好事。教室里的黑板没擦,她走上前去擦;食堂里吃完饭,她会把勺子和筷子分开放,减少食堂师傅分拣的负担;看见地上的传单纸,就随手捡起来放进垃圾桶……不但自己这么做,还号召同学们跟她一起做。
在辅导员刘学燕的印象中,只要书院举办什么经验分享会、学困帮扶,武鸿都会热心地主动请缨,“老师,我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武鸿的绩点始终保持在4.0左右。这源于她的勤奋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她从不翘课,从不在课上看手机。
“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我们从小到大听了无数遍,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但就这么三句话,她一直坚持了下来。学习成绩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刘学燕一直记得一件事。那次,她和武鸿在医院陪一位同学住院观察,等大家都安顿好确认无事后,刘学燕发现武鸿不见了。她走出病房探头一望,看见了这样一幕:喧闹的医院走廊上,一位姑娘摊开书本正在认真学习。
“多少人在抱怨图书馆没有位子、教室太冷、宿舍太吵,可是武鸿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可以静下心来学习。”感动之余,刘学燕拿起手机拍下照片,发在了朋友圈。
在学生工作上,武鸿做到了“例会零缺勤,服务零投诉”。无论是连续五个学期担任图书馆志愿者还是作为书院学生会副主席,她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
刘同学说:“每次开例会,学姐总是会提前10-20分钟到,从不缺勤。对待我们的问题,都是细致解答。我们从学姐身上学到了很多,不仅包括做事,还有做人。”
难道就没有自己的事情与学生工作例会时间冲突的吗?“我一般都会提前协调好,即使有冲突,也会优先去参加例会,因为那是公共的事儿。”
这样的武鸿,有时候像个“另类”。她也曾想过,自己这么做的时候,其他人会说些什么。可是,“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自己想做好事是不需要理由的”——她在内心鼓励自己。然后,继续坚持做好事……
泽园书院党委书记陈晓斌说,“武鸿这个姑娘非常朴实,乍看不是那种特别耀眼的人,但是你跟她交流,就会发现,她大大方方,很稳重,很有修养,对人有爱心,对社会有责任感。”
这个描述,不是很接近最近爆火的“苔”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诚信、求是、笃学、致公”,是南审校训。青年志愿者武鸿,她用300个小时,上百次的志愿服务,践行着校训精神,践行着致公情操,感染身边人,传播正能量。
祝福这位苔花一样的南审姑娘,绽放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