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的二十大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至此“乡村宜居”概念被提出。宜居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已是乡村发展中的关键一环。我国在2015年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近零碳”概念,“零碳”建设正式提上日程,2021年《中国零碳白皮书》的发布为广大乡村地区的零碳建设提供了更为科学明确的规划。乡村生态环境变化与宜居乡村建设的关系更为紧密,如何推动“零碳”宜居乡村建设已成为决策者急需探究的问题。
为此,八名南京审计大学的学子组成了“乡村宜居性调查”实践团队,于7月5日至7月20日围绕“四生空间”视角下“零碳”宜居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驱动机制研究。小组成员分组进行调研,针对江苏省、甘肃省、河南省、广西省、云南省五省的二十二个乡镇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评估,实地调研各个乡镇“零碳”宜居发展状况,重点关注居民绿色生活、绿色生产、绿色生态、绿色生命方面,最终根据所得数据得出结论,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与驱动机制,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为了提高调研结果的普遍性和准确性,小组成员根据各家乡的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发放了以“‘四生空间’视角下‘零碳’宜居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东中西部5省22 乡镇的田野调查”为主题的调研问卷,从四个方面入手,分别为:个人信息,“零碳”宜居乡村现状调查,对建设“四生空间”视角下“零碳”宜居乡村的建议以及对建设“四生空间”视角下“零碳”宜居乡村的展望。
由于本次社会实践任务量较大,工作较为繁杂,小组成员在各自家乡召集志愿者,组成共28人的调研团队,调研团队分为五组,分别对应所选取的五个省份。在正式出发调研之前,小组内部对所招募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利用3天时间为志愿者进行理论知识培训与调研技能培训,具体为志愿者讲解乡村振兴、“零碳”宜居乡村建设的历程与联系,让志愿者深刻理解“零碳”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与迫切。同时让志愿者学习如何有效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掌握乡村调研基本方法技巧,能够与乡村居民进行有效良好的交流。
在小组实践过程中,成员相互帮助,在每晚的团队交流小会上,小组成员不仅仅商讨对策整理数据,同时也交流调研感悟,做到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在深入探索与实践乡村宜居性调查的征途中,小组成员不仅是在绘制一幅幅乡村振兴的蓝图,更是在编织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展望未来,小组成员将持续为“零碳”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以更为饱满的精神与日益精进的技能书写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